如果家有萌娃,睡觉时有打呼噜的情况,且平均每周打呼噜超过3晚,那家长一定要留意了——孩子可能是腺样体肥大。
家有“呼噜娃”应该怎么办?今天给大家带来关于腺样体肥大的科普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腺样体,又称咽扁桃体,是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、两侧咽隐窝之间的淋巴组织。腺样体出生时即存在,一般6~7岁时最为显著,大部分在10岁后逐渐萎缩。
正常的腺样体不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影响,还能保护敏感脆弱的咽喉部。但是,腺样体肥大,可导致严重的面部发育畸形及全身症状。
腺样体肥大最直接的表现,是出现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睡眠打鼾和憋气、张口呼吸。此外,还可能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症状如喷嚏、鼻痒、慢性咳嗽等。
02主要原因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是以下3个常见原因:
① 鼻咽部及腺样体自身反复急性感染。
② 临近部位反复感染,比如经常上呼吸道感染、慢性扁桃体炎、慢性鼻窦炎等,可刺激腺样体增生肥大,而腺样体肥大阻塞鼻咽部也会成为周围组织反复感染的病因。
③ 变态反应性疾病反复刺激,比如过敏性鼻炎。
此外,还有少数因异物残留长期刺激,造成鼻咽部软组织感染、增生、肥大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。
03不良影响导致腺样体面容肥大的腺样体堵住鼻孔,会让孩子觉得鼻子不通,逐渐习惯用嘴呼吸,久而久之形成龅牙、咬合不齐、厚嘴唇、唇外翻、下巴后缩等典型的腺样体面容。
影响生长发育长期口呼吸的孩子,极有可能患上睡眠阻塞综合征,因为憋气而中断睡眠,导致睡眠不足而影响孩子生长发育,孩子经常情绪暴躁,难以集中注意力。
引发耳鼻与咽喉疾病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,导致鼻腔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,鼻腔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引发鼻部感染,分泌物再刺激呼吸道黏膜,引起咽喉、气管及支气管炎,可出现咽部不适、声音改变、咳嗽吐痰、气喘、低热等症状;阻塞咽鼓管咽口,引起鼓室负压,导致鼓室黏膜渗液,同时影响咽鼓管引流,最终引起分泌性中耳炎,出现听力下降、耳闷、耳痛的症状。
04如何治疗当孩子不足3周岁时,治疗方案通常以药物治疗和保守观察为主。
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,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,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:
① 引起呼吸困难或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;
② 导致孩子无法正常吞咽,严重时说话方式都有改变;
③ 已经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,出现典型的腺样体面容;
④ 孩子反复出现严重的咽喉疼痛,颌下淋巴结肿大、触痛,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。
家长一定要注意,当孩子出现典型的腺样体面容时,要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。可通过及时矫正牙齿、调整牙齿位置,让牙齿位于正常的牙弓之上,调整上下牙的咬合关系,促进下颌骨前移,让颏部正常发育。
猜你喜欢:
天钥桥路上的这家银行重新开业啦!可它为啥从二楼搬到了一楼?行走、讲座、实训、交流,这个工作室不一般!WAIC2023|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徐汇分会场论坛即将举行!特色亮点抢先看→当“新青年”走进“新徐汇”,暑期见习开班,锤炼新生青年力量!走生态优先新路子!徐汇绿色低碳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综合自:健康上海12320
编辑:陈思宜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