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“我好老,但很潮!”荔湾这些文物不简单|环球微资讯

发布时间:2023-06-13 19:22:48 来源:广州荔湾发布

近日,“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创产品推介活动”顺利举行。活动发布了“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”名单,荔湾有两处入选。

锦纶会馆丝织业文化展览馆


【资料图】

地点:荔湾区康王南路289号

斗姥宫修缮及开放利用

地点:荔湾区金花街斗姥前4号

此外,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“陈家祠文创”等5家文博单位的文创产品获推介。

锦纶会馆

旧建筑被赋予新意义

锦纶会馆为旧广州纺织业,即锦纶行的老板们聚会议事之场所,它也是广州唯一幸存的行业会馆。如今,它已成为广州丝织行业博物馆,记录着广州丝织行业的变迁。

锦纶会馆原位于广州市下九路西来新街,始建于清代雍正元年(1723年),2001年,广州市计划在老城区西关开辟一条南北向的城市干道康王路。按其设计路线、需拆除老城区一些老房子,锦纶会馆适在其中。经过严格论证和科学实施,最终以整体平移的方式对之进行了保护,成为国内文物保护的一个经典案例。

2023年锦纶会馆以崭新的形象跟公众见面,3月5日,香云纱主题春季新品时装秀在这里举行,拉开了锦纶会馆30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的序幕,接下来,锦纶会馆将重启各项线下活动和公益文化活动,通过策划非遗系列展览、锦纶会馆30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、大型非遗时装秀、专家论坛、云展、诗会、茶会及文化沙龙等,启发人们感受非遗文化的活性和个性。

斗姥宫

藏不住的400年恢弘大气

斗姥宫位于金花街斗姥前和芦荻西的交会处,明代为纪念斗姥神而建造,距今已有近400年。斗姥宫现存建筑物有三间大厅、两个庭院,两侧有偏房和围廊,主宫四根大木柱一贯到顶。全宫没有一根钉子,全部用榫对接,非常坚固。桃檐雕刻,精细别致,十分美观。三个厅屋顶盖仍为清代制作的瓦,至今滴水不漏!虽然经过岁月的沉淀,但恢弘大气却隐然可见。

近年来,相关部门对斗姥宫开展修缮恢复工作,2022年,经多方部门验收备案,斗姥宫各项筹备设立工作全部完成,于今年正式恢复开放,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到此打卡。斗姥宫恢复开放以来,开展了不少活动,金花诞期间,链接资源开展了爱心义诊、免费派发斋饭、免费派送福米、糕点、凉扇等惠民活动。

陈家祠文创

把精美的岭南艺术“带回家”

“独占鳌头”帆布袋、陶塑系列流沙杯垫、陈家祠积木……陈家祠以岭南建筑集大成吸引了八方游客参观打卡,近年来,陈家祠开发了一系列精美且富有内涵的文创产品,真正满足了参观者“把陈家祠带回家”的愿望。

陈家祠的文创产品,主要以其精美的建筑为主要元素。2018年入选广东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,2020年入选粤港澳大湾区(广东)文创联盟成员单位,2023年获得“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”称号。自2018年陈家祠文创产品开发以来,以“陈家祠”为IP创作的文创产品共计11大类近200款,涵盖了文具类、纪念品类、日用品类、特色工艺品类、首饰类、食品类、服饰类、家居类、玩具类、图书图录类、音像品类等,其中有代表性的产品主要有“陈家祠积木”,获得了2020年广东省“十大人气文创”称号及“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”称号。

与此同时,主办方还提出,广州持续扩大文物保护圈,通过社会共建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政府、企业、社会共同参与,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、旧城保护有机结合,李小龙祖居等一大批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活化利用。

大力推动“文物+”融合发展,将陈家祠、永庆坊等文物古迹申报为各层次A级旅游景区。在荔湾区沿江路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省示范段建设,完成了海丝、红色羊城主题游径标识系统建设。

【来源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李元源,综合自南方+、广州荔湾发布往期】

【图片 广州荔湾发布往期、Hunk、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】

【编辑 邓菲菲】

【审核 何不菲、木木】

推荐阅读